中国科大9位教授荣获第|凯发k8官网游戏登录入口三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

职  务:小编

职  称:

电子邮箱:“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科研方向:  俞汉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大杰出讲席教授。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017年入选国家

  俞汉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大杰出讲席教授。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017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发表论文700余篇,他引总计超过49000次,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2014年至今连续入选爱思唯尔国际高被引学者,2019年至今连续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获美国化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杰出成就奖★★★★■★。

  张智★■◆◆,中国科大讲席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创新2030★◆“中国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曾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张智教授长期从事疼痛的多系统病理学机制和干预研究,系列性研究成果诠释了慢性疼痛的多维度新内涵,发现了靶向多系统镇痛的新理论,推动并引领该领域成为国际热点,实现了基于慢性疼痛病理学新机制的转化应用凯发k8官网游戏登录入口◆◆■◆。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张智团队作为最后通讯作者发表于Science(2022)、Nature Neuroscience(2024◆■★★■、2021、2019)■◆◆、Nature Metabolism(2023◆◆■★、2022)、Neuron(2021)和PNAS(2019■◆、2024)等,两次入选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2021◆◆、2022)和Cell出版社中国年度最佳论文■◆★★,并归纳于张智参编的英文专著《Nonclassical Ion Channels in the Nervous System》和《Epigenetics of Chronic Pain》。张智团队神经环路相关研究成果已转化应用于临床的靶向特定环路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方案★★◆■,基于5dB声音镇痛成果研发的★★★◆“睡眠宝★★◆■◆”智能便携设备出征■■★“雪龙2”号的南极科考,以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深空探测◆◆。

  熊伟,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兼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北京大学学士及博士学位(1997-200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2006-2012)。从事神经生物学相关科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脑体互作的神经代谢与环路调控★★★、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离子通道调控等。在Cell、Cell Metabolism、Nature Methods、Nature Metabolism★■★、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Molecular Psychiatry、Science Bulletin等知名国际期刊发表多篇通讯作者论文。工作入选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组长)、中国科学院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负责人)、863青年科学家等。获评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中国科大杰出研究校长奖等。

  薛天,中国科大党委常委、校长助理,讲席教授,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视觉生理和眼科领域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围绕光感受生理及其对生命过程调控★■★★◆、视网膜和感光细胞的功能与疾病、视觉再生修复等方面展开研究。至今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多篇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Cell(2019◆■◆★■、2022、2023)、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学术期刊和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等综述,被引用8000余次,h-index41◆■。曾获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2)■◆★◆,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3)、杰出青年基金(2019)■◆■◆■■、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2021)★■★■◆★,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2013■◆■、2020),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负责人(2021)◆◆◆,国际研究资助组织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 (HFSP)Young Investigator Grants(2014),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生理学)负责人(2023)■■◆◆■◆。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生物学、生物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生命与健康领域专委会委员■★◆■、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学会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任职■◆★。研究工作曾获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22和2020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Cell杂志2019年最佳论文等★■■★。个人和研究团队曾获评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杰出神经科学家奖、新基石研究员、科学探索奖★◆◆■、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团队负责人罗毅教授,中国科大杰出讲席教授★■■◆★★、严济慈讲席教授★◆■★◆■,现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理论化学◆★★★■、高分辨谱学与人工智能化学研究,曾获瑞典皇家科学院“Goran Gustafsson■★■◆◆”化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带领机器化学家团队获2022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罗毅教授带领江俊教授等团队成员研制出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机器化学家平台■■■■,建立大规模化学材料数据库及知识图谱,驱动机器人实现自主阅读文献、自动合成-表征-测试、智能分析数据、构建理实交融智能模型并筛选全局最优■■★■◆■。平台打造了数据智能驱动的化学研究新范式的一系列标杆范例:将试错开发高熵催化剂所需的1400年缩短为5周、实现了在无人指导下利用火星陨石智能创制产氧催化剂、精准创制了性能逼近理论极限的手性光学薄膜、实现了胶体纳米晶体系中合成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高效筛选,提升了科学研究效率2-5个数量级。国际审稿人评价其“操作系统、工作站和智能化学大脑都是最先进的”,英国皇家科学院Cooper院士认为其具备真正的科学思维■■◆■★■,Nature编辑多次撰写新闻对其进行重点报道。团队牵头成立了智能科学家生态联盟,面向全球首次发布了机器化学家指令集■◆◆■★◆、操作系统■★◆◆、实验模板库、联邦学习算法,逐步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引领化学朝着“知识数字化、操作指令化◆★■★★、创制智能化”的趋势前进■◆★★。

  陆朝阳,中国科大讲席教授、上海研究院执行院长、《物理评论快报》量子信息副主编■■★■、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理事长。在包括《自然》和《科学》(15篇)■■◆、《自然》子刊(16篇)、《物理评论快报》(62篇)等发表论文160余篇,被引用3■★■■◆★.4万次◆◆■★。负责完成的科学成果入选习主席新年贺词、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六次入选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三次入选英国或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十大突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科学探索奖★■◆◆、新基石研究员★■、《自然》“中国科学之星”、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美国物理学会量子计算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等。长期专注于光量子信息科学★◆★,在国际上首次实验阐明了虚数在量子信息中的数学基础问题◆◆■◆◆,解决了制备可实用化半导体单光子源的难题,五次刷新纠缠光源的世界纪录◆★,实现光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负责完成“九章光量子计算机◆◆★◆”国家重大任务★◆★★■,使我国首次成功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历史性里程碑,并用于快速求解图论问题等实际应用;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为量子计算组网奠定技术基础★■。

  作为安徽省科技领域的重要奖项■★★■■,安徽省创新争先奖旨在表彰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社会服务等相关科技创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第三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共表彰5个先进团队、25名先进个人(含5名奖章获得者)凯发k8官网游戏登录入口。

  李向阳■◆★■★◆,信息与智能学部执行部长兼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新创讲席教授◆■。担任ACM中国理事会常务理事,CCF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密码学会物联网密码专委会副主任◆★■■,安徽省大数据产业协会会长及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蔚来、阿里、华为)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2023年汽车工程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CCF自然科学一等奖。李向阳教授围绕工业智能化开展科学研究,包括低耗智能感知、计算协同优化、智能求解器■■★■、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性能优化、系统构建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由于在◆◆◆“智能物联网和移动计算的设计、优化◆★■■■、系统实现”的贡献获ACM Fellow、IEEE Fellow和ACM杰出科学家称号,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特聘专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安全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带领科研团队入选第一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团队。近年来李向阳教授在国内外的权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41项◆◆■■◆★,谷歌学术论文引用总数3万余次,共10余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包括领域顶级会议ACM SenSys 2023 Test of Time Award(大陆学者首次),领域旗舰会议ACM MobiCom 2014会议唯一最佳论文(大陆学者首次)★◆■■。代表性研究成果已在华为智能终端平台、华米设备、蔚来生产线、大全电器设备自动化、科大国创智能服务平台实现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月2日■■,安徽省科协十一届二次全委会议在合肥举行,现场对第三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获奖者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我校有9位教授获此殊荣。其中,罗毅教授带领的机器化学家团队获安徽省创新争先奖奖牌;俞汉青院士★◆■、张智教授获安徽省创新争先奖个人奖奖章◆■;朱书教授、李向阳教授、陆朝阳教授、徐铜文教授、熊伟教授★◆★■◆◆、薛天教授获安徽省创新争先奖个人奖奖状。

  徐铜文,中国科大讲席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中国膜工业协会电驱动膜专委会主任,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编辑■■■★。致力于交换膜研究近30年,提出了离子膜限域传质概念和■★◆■★■“三相★■■★■■”离子膜新构型★■■◆,实现了离子膜内近无摩擦传递,创制了系列离子膜及绿色制备工艺■★★■,实现了大量工业应用,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Nature及子刊、Chem■★■★、Science Advance◆◆◆★、PNAS★★■■、Advanced Materials、Angnew Chem Int■◆★★★◆、J Am Chem Soc、AIChE J等期刊发表论文/专述600余篇,SCI他引33000+次,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2014-2023连续十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作者名单,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成就榜(1960-2022)。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发明一等奖4项★★■★、团队奖1项,安徽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和2023年度中国科大杰出研究校长奖等单项奖励凯发k8官网游戏登录入口。